12月9日上午,为了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合肥八一小学小学赵启燕老师,举行了《鸟的天堂》公开课活动。课后,全体语文组老师参与听课并进行了研讨。
重视朗读训练,是赵启燕老师上这一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边朗读,边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赵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就阅读而言,要能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写作而论,则侧重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是以游览“鸟的天堂”的经过为叙述顺序,以记叙“鸟的天堂”的奇妙景象为中心展开。全文语言精妙、动静结合、结构精巧、感情真挚。前面的间接抒情为后面的直抒胸臆作铺垫,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赞叹水到 渠成,由衷而发,震撼人心。
赵老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下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倾听到想象,从感受到理解的种种体验。在教学写榕树这一段落之前,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饱含感情,加上手语表演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独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