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实在性与灵活性兼备的课型
发布时间:2018-11-24 | 作者:未知
一节实在性与灵活性兼备的课型
合肥八一学校 余新江
合肥八一学校 余新江
合肥八一小学教务处李敏主任执教的《钱学森》,是一节实在而灵活的高效课。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主要体现在“六变六为”上:
一变“课文摆设”为“利用课文”。她在讲授新前,根据课文内容屏显“复习填空”: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在( 美国 )时,一刻也没有忘记( 祖国 ),以及回国后为我国( 运载火箭 )和( 导弹 )的研制和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 祖国 )的高尚情怀。这一环节,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独具匠心,较好地梳理了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这样,课本与课文不是摆设,而是学具,学生触摸课本的机会多了,课文也变得有温度了,暖心了。

二、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不可否认,“一言堂”、“满堂灌”,是个客观存在,且普遍存在。乍看起来,老师知识丰富,教学老道,实际上没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没有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的课,老师讲得唾沫满天飞,学生却收获全无。言者谆谆,听者渺小。她在讲课时,一改常态,大胆一试,以课后习题3、4题(课文重难点的变式)为主线,展开教学,着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知识点活学活用,且将课文知识化为学生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学者型老师余映潮先生,潜心研究数十年,开启了语文教学板块教学结构,让语文教学变得思路清晰,程序清楚,操作简便,步步落实,学生也收获满满。这种方法,不多绕弯子,不多费口舌,直奔主题,直击重点,直攻难点。李敏主任在教学中,将课后习题3中“划出钱学森说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成两个板块,将课后习题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当作一个板块,即钱学森经典语言的两个板块,加上倒叙手法的一个板块,这节课的教学结构自然而然地构成三个板块,教学程序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三个小步,教者便捷,学者轻松。
四、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其间,李敏主任采取了穿插教学法,将相关的知识植入其中,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一是学到第二自然段他“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时,她穿插了冯·卡门教授的背景资料: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1963年),匈牙利犹太人,1936年入美国籍,是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喷气实验室,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二是学到第三自然段“这一年的中秋之夜”,她穿插了钱学森母亲病危时的一首小诗: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妇煎药苦,盼子子不归。三是学到本文第一自然段钱学森回国即倒叙的记叙顺序时,她穿插了钱学森的简介: 1955年,钱学森回国。1956年,钱学森起草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60年,中国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十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成功,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核武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0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此时,她还穿插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两个穿插如写作一样,埋下伏笔,为课后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作好铺垫。这与课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三、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学者型老师余映潮先生,潜心研究数十年,开启了语文教学板块教学结构,让语文教学变得思路清晰,程序清楚,操作简便,步步落实,学生也收获满满。这种方法,不多绕弯子,不多费口舌,直奔主题,直击重点,直攻难点。李敏主任在教学中,将课后习题3中“划出钱学森说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成两个板块,将课后习题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当作一个板块,即钱学森经典语言的两个板块,加上倒叙手法的一个板块,这节课的教学结构自然而然地构成三个板块,教学程序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三个小步,教者便捷,学者轻松。
四、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其间,李敏主任采取了穿插教学法,将相关的知识植入其中,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一是学到第二自然段他“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时,她穿插了冯·卡门教授的背景资料: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1963年),匈牙利犹太人,1936年入美国籍,是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喷气实验室,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二是学到第三自然段“这一年的中秋之夜”,她穿插了钱学森母亲病危时的一首小诗: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妇煎药苦,盼子子不归。三是学到本文第一自然段钱学森回国即倒叙的记叙顺序时,她穿插了钱学森的简介: 1955年,钱学森回国。1956年,钱学森起草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60年,中国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十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成功,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核武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0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此时,她还穿插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两个穿插如写作一样,埋下伏笔,为课后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作好铺垫。这与课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五、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她在教学环节中,植入了几次微写:一是在品析第二自然段钱学森的经典语言之后,她抓住契机进行了第一次微写:示例.当美国的早晨还笼罩在晨雾中时,钱学森已经在实验室查阅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了。1.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入梦乡时,钱学森还在( )。2.当( )时,钱学森( )。二是学完倒叙手法后,她抓住契机进行了第二次微写: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三是在她结束本课之际,她采取开放性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制作《科学家卡片—钱学森》”,这无疑对她有机穿插的钱学森简介和颁奖词,是一个印证;对今后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家说,开放式作业是最好的作业布置。笔者完全赞同。
六、变“预习过分”为“当堂落实”。她针对重点,对钱学森的两处经典语言,品读细腻深入,不浅尝辄止,不蜻蜓点水,不浮光掠影,采用了“品词析句”的学法,强化了课后习题3的知识的学习、巩固与拓展,较好地做到了当堂训练,当堂落实。除此,她还在培养“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用钱学森的原话强化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我是中国人”。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素养的提升,避免空洞的说教,避免贴膏药似的,完完全全做到了水乳交融。
板书设计不乏为一大亮点,句式相同,排列整齐,具有形式美和语言美。
六、变“预习过分”为“当堂落实”。她针对重点,对钱学森的两处经典语言,品读细腻深入,不浅尝辄止,不蜻蜓点水,不浮光掠影,采用了“品词析句”的学法,强化了课后习题3的知识的学习、巩固与拓展,较好地做到了当堂训练,当堂落实。除此,她还在培养“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用钱学森的原话强化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我是中国人”。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素养的提升,避免空洞的说教,避免贴膏药似的,完完全全做到了水乳交融。
板书设计不乏为一大亮点,句式相同,排列整齐,具有形式美和语言美。

总之,这是一节具有实在性的课,又是一节具有灵活性的课,可以一学,值得一品。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尚待改进,如提问要精粹实在,PPT要适可而止,语言要精当撮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