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0-11 | 作者:未知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合肥八一小学 刘贞彤
教师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熟悉书信的格式,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学生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里看出父子间的亲情?
任务二:儿子读了父亲写个他的信,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熟悉书信的格式,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学生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里看出父子间的亲情?
任务二:儿子读了父亲写个他的信,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生齐读课题,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什么?(问题情境预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样?高尔基是谁?)
师:概说作者简介。
生:齐读作者简介。
1.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生齐读课题,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什么?(问题情境预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样?高尔基是谁?)
师:概说作者简介。
生:齐读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年–1936年):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生:小声读课文后有作家卡片,补充简介,拓宽认识,加深印象。
师:过渡入题。
作为前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面对孩子们,他也创作了不少充满温情的作品。那么,在儿子面前,他又是怎样一位父亲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本,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试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词。
2.划出带生字的词语,注意其它不熟悉的词语。
3.标写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验自学成果
妻子 栽种
镢头 芳香
欣赏 彩霞
探望 姹紫嫣红
脸庞 寄信
染红 愉快
1.领读跟读,感知词义。
2.轻声朗读,理解词义。
3.边读边记,解读词义。
4.识别轻声,校正发音。
5.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说一说,并写出三个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四.自学指导二
(一)再读课文,感知内容,体悟情感。
师:设置问题情境
1.文章开头说:“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这在课文哪些地方有所表现?
2.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那么儿子爱爸爸吗?通过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生:大声流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父子二人相应的词语。一、三组准备第一个问题,二组准备第二个问题。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谁先找完,请举手示意。
师:点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补充发言,完善答案。
师边点拨边板书:父 赏花 写信
师:点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补充发言,完善答案。
师边点拨边板书:子 种花 读信
四.拓展延伸
师:一体机显示
1.儿子为父亲栽种了鲜花,供父亲观赏。父亲在给儿子的信里写了什么?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3.再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体会他留给儿子的精神财富。
生回答,生校正,师归结。
五.随课微写
(一)设置问题情境:儿子收到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会写些什么?
(二)细化问题情境:
1.学生分成四组完成写作,时间为3分钟。
①收到爸爸的信,激动不已的我会不会想起自己去远方小岛的情形呢?(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适当扩展)
②读了爸爸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的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联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写景部分展开想象)
③读了您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联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进行说明)
④爸爸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教导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谈谈今后怎样给人留下美的东西,留下哪些美的东西?)
2.按照分组顺序,依次交流。学生边听边作记录。
3.对照发言,修改自己的微写。
4.课后抄写在小作文本上。
5.下节课,我们学用蜜蜂,广采百花,集思广益,把四组同学的发言,汇集起来,连缀成文,写一篇大作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