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日期:2020-12-19

作者:李迎迎

                                                            -------“暑期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获奖文章选登

        每当我们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很多的书中都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自己却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扪心想想,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阅读过教育类的有关书籍了,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写过心得体会之类的了,所以我利用闲暇之余,拜读了这位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所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在这本书中,很多鲜活的事例和一些独特精辟的理论分析,都饱含着他对教师的成长,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关注,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给我的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个人的感受与体会。

        首先,书中有一个章节提到“争取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才会在这门学科上下功夫,他们的 聪明才智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志向等各方面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我们经常可以从图书、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事例:它说的是一个人以后所从事的研究或个人的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很大的关联。作为老师,自然也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踊跃参与,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思考、学习,从而学好这门课。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一方面,教师要依靠高尚的人格魅力、博览群书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高超的教育艺术、幽默搞笑的教学方式等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他们自然就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他希望“教师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个人智慧和个人魅力去努力争取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这门学科,并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有研究发现,学生回家先做哪一门作业,就说明他们喜欢的是哪门功课。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确实是把自己*喜欢科目的作业放在首位的。因此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善作业的形式,适当减少作业量。经过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把英语作业放在第 一个做,英语水平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这是令我们老师感到困惑和苦恼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我们需要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换句话说,也就是利用一切方法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一些脑力活动中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体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和个人价值,用不断认识自我来提高他们的自信,鼓舞他们的精神,使他们人人在你的学科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其次,当读到文中有一个章节,它提到“要思考,不要死记”这一条时,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现在的教学似乎呈现这样的一种形式,那就是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他们记不住或者记住了但很快就忘记了,老师一般会感到很生气,轻则批评指正错误,重则让他们罚抄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直到他们记住了,老师才会善罢干休。其实,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兴趣、积极性就会被渐渐地抹杀,随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那就是“要思考,不要死记!”的确,不要让学生去背诵记忆那些还不理解,甚至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这样的机械记忆是不会长久的,也是无效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因为机械记忆不等于懂得和理解。要知道“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不等于知识”。为了掌握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独立地思考。对于一些难记忆难理解的知识,我们教师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并向他们解释这些知识背后的实质,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从而让他们去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人。其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要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酝酿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的过程。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还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他在文中指出“学生的兴趣都是潜在的,需要教师去善于发掘,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大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zui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引导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的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来引领学法。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例如:“怎样靠阅读来扩充知识”、“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培养记忆力”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具有教育精华和教育意义的好文章,都对我们老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和启发。

        通过学习这本教育名著,我懂得和掌握了很多有关教育方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更在努力地把他们用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身上。学生是一个独立意识的人,也是一个思想完整的人。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欣赏。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站在被服务者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所诉所求。为他们消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务,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希望和追求!

        总之,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让我觉得条条有感想和深思,处处受教育和启迪,它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知识和理论,以及其中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和勉励我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也让我立志今后要为实现做一名优 秀的“四有”好老师而努力学习,不断奋斗!
                                              

上一篇:龙应台《目送》读后感

下一篇:合肥八一高中召开中层领导例会